当满世界绿色跳入眼帘,小桥流水般的美景,四周青山环绕,空气中裹挟着雨后泥土的芬芳,天地间充斥着茶叶的清香。馆舍由几组错落有序、富有浓郁江南民居风格的建筑组成,楼群间回廊相连、曲径通幽。进入茶博馆正门,墙壁上刻着一个大大的茶字,流水倾泻而下,仿佛一股灵动的气息扑鼻而来。大楼内设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和友谊六个展厅,《南方有嘉木》的作者王旭烽为学子们上了第一堂课。
“我是从1990年参与茶博馆的筹建,今天我再用18年前的解说词作为开场:走进这绿色世界,我们对茶叶世界漫游就开始了”,王旭烽说:“中国是茶的故乡,邦葳的古茶树具有1700多年的历史,巴达山拥有高30多米高的茶树,同学们,所有的大茶树都是文物。”
展厅内大量实物图片和文字材料,通过现代布展手法,展示了出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和画面,描述了中国几千年来茶与文明相伴的发展轨迹,听着
从唐宋到民国关于茶文化的发展;茶具厅中陈列的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茶具珍品:材料各异和造型不同的各种壶、盅、杯、盏等茶具的演变和发展史,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制作工艺水平和审美情趣;茶俗厅展示了江南“客来敬茶”的厅堂布置、傣家竹楼中的云南“烤茶”、“竹筒茶”等五种民间品茶仿真环境;在茶萃厅看到绿红黄白黑青(又称乌龙茶)的六大茶类,以及花茶、紧压茶等造型新颖的茶样,再到泡茶的水。水有三沸:一沸如鱼目、二沸涌泉连珠、三沸腾波鼓浪,古语云:“水老不可食”。王旭烽说:“泡茶时,水的火候是很难掌握的,尤其是绿茶,水一沸即可。现代人喝茶的方式,喜欢喝‘康师傅’,盖子一开就能喝了,很方便,但却连最基本的人文都没有了。”一句简短的话语,却是发人深省,我们能够用怎样的方式去保全即将消逝或者说正在消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说茶道……
粗粗领略,却体会茶之博大精深;细细品味,才得知茶之醉心醉人。且不论是漫山的风景、渊博的茶文化,还是醉人的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