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钢琴教研室之邀,10月18日,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舒华教授在我校开专题讲座与大师课。
陈舒华为广大师生带来了题为《读谱的艺术——钢琴演奏与练习中重要的一环》专题讲座,音乐系钢琴教研室全体教师和大中专键盘专业学生到场聆听。针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文本依据——乐谱,陈舒华提出,钢琴乐谱的解读不仅是演奏者将音乐文本中所看到的音高、节奏、速度、强弱、线条等具体音乐符号转化成听众现实可闻的音响,更要在对以上各方面因素进行理性认知与分析基础之上,结合对于作品的时代背景、作曲家艺术风格及作品创作意图的准确判断进行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二度创作。他以巴洛克时期巴赫《十二平均律》、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奏鸣曲》和贝多芬《奏鸣曲》、浪漫主义时期肖邦《叙事曲》、二十世纪“印象派”大师德彪西《前奏曲》五首分属不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为例,从对位手法、旋律进行、主题构思、节奏与乐句气息的结合、踏板运用等方面来探讨了准确的读谱、会意的读谱与艺术的读谱三者之间的承接关系,要求同学们提高自身在视觉、听觉与思考方面对于音乐的敏锐度,逐渐走入多彩的钢琴艺术世界。
大师课上,14级小音乐班吴晗、16级键盘一贯班夏杨、14级键盘一贯班胡瀚云、15键盘班王景四位同学先后上台演奏了海顿《降A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贝多芬《奏鸣曲OP.22第一乐章》、阿尔贝尼斯《西班牙组曲第五首——阿斯图里亚斯传说》、肖邦《叙事曲op.23》等不同时期流派、风格迥异的作品,接受陈舒华教授的现场指导点评。有着留学德国经历的陈舒华对于学生的专业指点充分展现出严谨、有序的德式风格,对每位上台演奏的同学均反复强调了节奏意识和踏板运用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希望演奏者在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妙听觉感受之时准确把握音乐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他从和声学、作曲家所属时期和民族特色等多重角度入手,将学生所演绎的作品作了全面深入的诠释和解读,带领在座观摩的师生步入多姿多彩的钢琴音乐世界。陈教授风趣幽默的谈吐和通俗直白的讲授方式,赢来了大家的笑声和掌声。
近年来,浙艺音乐系钢琴教研室在注重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定期邀请国内外业界专家前来授课、作讲座,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各类社会音乐活动。长期的坚持换来了骄人的教学成果,在不久前由国家教育部主办的2017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钢琴演奏分赛项中,选送的参赛选手均收获优异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