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发展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来源:教务处,科研创作处(学报编辑部) 作者:冯妮婷 李雨波 吴尚家 杨斯奕 施甜甜 编辑:周杉 发布时间:2025-11-04

 

 

1.jpg


112日,由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协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发展研讨会在浙江杭州顺利召开。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相关负责人出席本次研讨会。

 

2.JPG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全国文化艺术职业院校、相关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的代表,共同探讨文化艺术职业教育的改革路径与发展方向。会议由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薛亮,以及全国文化艺术行指委副秘书长、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黄珊珊共同主持。

 

3.JPG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任占营副主任就推动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五点意见:一要勇担大有可为的历史使命,履行教育强国与文化强国双重责任;二要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彰显类型特色,推动人才培养与时俱进;三要培育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强化专业建设,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四要创作讴歌时代、不负人民的文艺精品,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让文艺精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五要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以艺通心,构建协同出海机制。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林秀峰副处长表示,推动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所需、人民所盼、发展所向,浙江省教育厅将紧密对接文化强省建设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优化专业布局,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持续支持相关院校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助力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艺术职业教育体系。

 

会议期间,正式启动了文化艺术领域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试点。该试点工作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共同发起,联合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与行业组织,聚焦越剧表演、舞美设计、舞蹈表演三大领域开展。试点积极响应教育部近期推进实施的教育强国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实施由头部企业(院团)、高水平学校、行业组织共同参与的三组长负责制,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五个教学关键要素联动改革,旨在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技能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

 

4.JPG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丰华,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院长王滨梅,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原副会长周正平,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培训学校副校长王迪,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校长孙岩,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施俊天作为三大试点领域的三组长代表,共同启动了试点发布仪式。

 

5.JPG


在专家报告环节,全国文化艺术行指委专家、北京京剧院原院长刘侗作题为《文化艺术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与行业产业现实需求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的分享,从政策研究视角解析需求-供给匹配机制,提出标准引领-动态调整-质量评价的闭环管理方案。

 

11.JPG


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主持工作)张建平以《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为题,针对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下艺术职业教育转型挑战,提出推动艺术职业教育从技术传授向文化传承创新升级等三大路径。


8.JPG




在院校经验交流环节,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施俊天以《新演艺人才培养的浙艺实践》为题,从时代探索、浙艺实践、未来展望三个维度,系统阐释了新时代演艺人才培养的浙艺方案;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越胜在《当一名造风者”——建设新型艺术职业院校的行与思》中,分享了学校面对数智时代的突围策略,通过打造无围墙课堂、构建--协同机制、强化实战训练等方式,重塑艺术高职教育新生态;武汉市艺术学校校长聂磊以《美育无界 润心无声》为主题,介绍了学校在浸润式美育方面的探索,通过打造特色艺术场域、构建课堂-社团-社会三维体系、创新课堂+舞台评价模式,使美育升华为温暖他人的力量;江苏省戏剧学校校长李全聚焦《艺术类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路径探索及发展瓶颈思考》,提出补齐硬件短板、创新专业建设、构建数字化教学新生态等发展策略及破解中职教育痛点的可行路径;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校长孙岩在《以文化人 以艺赋美:迎接艺术职业教育诗和远方新未来》中,分享了学校作为全国首所文旅融合的本科层次职业大学的转型经验,通过文化立校弘扬三晋传统、打造美美与共育人环境、构建贯通式培养体系,建立起文旅+艺术跨界融合的育人新模式。

 

微信图片_20251105151903.jpg

本研讨会是《关于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三周年之际,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领域召开的一次重要行业会议。会议为全国文化艺术职业院校搭建了凝聚共识、汇聚智慧、共谋发展的高层次平台,倡导院校主动适应社会变革,深化产教融合,系统推进专业体系与教学模式创新,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坚实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