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艺术传承与创新的青春礼赞!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包锦娴、俞以轩、吕一津 发布时间:2025-11-03

七秩弦歌赴盛会,艺路同心庆华诞!


微信图片_2025-11-04_155932_933.jpg


11月1日晚,浙江实验艺术剧场内灯光璀璨、大咖云集,座无虚席间弥漫着重逢与期待的脉脉温情。经过近一年的积极筹备,一场汇集老中青几代浙艺校友与在校师生、融汇各二级学院顶尖教学与创作最新成果、贯穿浙艺70年艺术传承与创新发展脉络的建校70周年教学成果汇报演出暨第十八届综合展演季开幕式,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

这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部流淌着艺术血脉的温情史诗。整场晚会以“七秩芳华、精艺致远”为主题,分“历史厚度”“育人深度”“未来广度”三大篇章,结合电影浪漫诗画语言的艺术表达和新演绎空间的创新呈现,将浙艺建校70年来由名家大师口传心授的经典传奇、代代师生守正创新的共同呵护、今日浙艺砥砺奋进的艺术追求熔于一炉,为全体观众奉献了一场精美绝伦的艺术盛宴,以全体浙艺人对艺术传承与创新的青春礼赞为母校70周年献上了最为厚重的生日贺礼。


序章:梦回初心,致敬先贤


微信图片_2025-11-04_160647_125.jpg


当全场响起温馨的《生日快乐》歌声,晚会序幕《梦想开始的地方》缓缓拉开。钟声悠扬,舞台光影流转间,时空仿佛被瞬间拉回1955年的黄龙洞畔。黄源、姚水娟、盖叫天、赵松庭等4位浙艺前辈名师的原型化身缓缓浮现,当年教室里传出的句句真言娓娓道来:“这所学校,应该是新文化、新艺术的摇篮。”“传真艺,做真人”“台上站如松、行如风,不只是功夫,更是品性。”“希望同学们能沉得下心,为艺术百折不挠。”……一句句质朴而深刻的嘱托,穿越时空,在剧场内回荡。这不仅是对初心的回望,更是为浙艺70载“薪火相传、弦歌不辍”的文化根基,注入了最深情的注脚。









2 第一篇章:历史厚度

代代相传的使命






序曲余音未散,舞台焦点已汇聚于一场跨越代际的对话。杰出校友、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与一名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学生相对而立。从梁山伯到孔乙己,从传统程式到现代表达,茅威涛亲手为学生扎好腰间的绑带,指导学生练习四功五法,一招一式之间,寓意着黄龙洞的星星之火在浙艺师生间代代相传。










由优秀校友郑佳艳、李云霄、张亚洲、倪润志等与戏曲学院学子带来的综合表演《代代相传》,以京剧、越剧、昆剧等多剧种的串烧演绎,生动展现了戏曲艺术在师徒相传间的生生不息。李云霄、张亚洲作为越剧“小百花”新生代代表,一同为观众精彩演绎了越剧《梁祝》中的经典唱段《十八相送》。









舞蹈学院师生的一组民间舞组合《青春绽放》则画风一转,跃动的身姿如破土的春芽,饱满的激情似燃烧的火焰,将浙艺学子蓬勃的朝气与艺术活力,淋漓尽致地洒向舞台的每一个角落。此刻,艺术早已不是一场独舞,更是一场盛大的交响,在一次一次的跨界融合中,拓宽着美的边界。艺术无界,大美无疆,这是我们的来路,也是我们的远方。













第二篇章:育人深度

幽兰逢春的滋养





“育人深度”篇章,将目光聚焦于学校深厚的文化积淀。当主持人深情回顾“浙派笛艺”创始人赵松庭先生的艺术人生时,剧场内一片静谧。赵先生代表作《幽兰逢春》由“浙派笛艺”第三代传人——青年演奏家常轶伟、韩慧慧演奏,在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张列先生的执棒下,与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共同奏响这经典旋律。笛音袅袅,既是致敬,更是传承的回响。





2019级浙江小百花班订单班学员共同演绎的校庆特订版青春越剧《五女拜寿》,则用灵动的演绎串联起浙艺与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四十年携手育人、五代“百花”竞相绽放的共生共长之路。



 第三篇章:未来广度

艺者无疆的担当





“未来广度”篇章,灯光骤变,科技感与未来感扑面而来。杰出校友、青年舞蹈家徐梦迪与舞蹈学院教师谭雨旋、杨博文携学生重现了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作品《西施别越》,其精妙的编排与动人的张力,尽显古典舞的现代审美。

《西施别越》的音乐渐弱,灯光暗下。片刻的寂静后,一束追光缓缓打亮舞台中央。优秀校友、舞蹈家潘岚立于光中,沉静而有力地讲述:这正是职业教育的真谛——技艺与思想齐飞,传承与创新共舞。






《艺向未来》更是将气氛推向新高。徐梦迪、陈贞妤与戏剧影视学院学生联袂呈现,舞者的翩跹身影与数字媒体的璀璨画卷完美融合,展现了学院设计、手工艺、戏剧影视、演艺教育等专业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碰撞中创造的无限可能。












晚会的最高潮——《艺者无疆》,13位来自不同年代的优秀校友逐一分享了他们从舞台表演到基层服务、从文物保护到国际交流、从影视创作到文化管理等不同领域“献身艺术、服务人民”的生动实践与深情感悟。徐梦迪用江南舞姿讲述浙江故事,许冰深耕基层打造新时代孝文化品牌,杨茹文推动中国打击乐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裘基鹏在古村老宅间让历史遗存与乡村振兴相融相生,陶建新在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中让世界听见更响亮的中国声音,裘冰以匠心为浙江舞台艺术的创新发展注入更多活力,金瑶用美好歌声演绎中国故事,阿丽米热·米吉提扎根西陲服务边疆群众,赵威在文物保护与考古一线精心呵护浙江千年文脉,陈伟鑫用影视作品《云霄之上》讲述家国情怀,袁幼兰用中国动漫呈现浙江风骨,陈天贶数十年耕耘在越剧教学一线传续越剧薪火。


微信图片_2025-11-04_165722_200.jpg


当杰出校友、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王滨梅深情领衔,与全场观众共同祝福母校,并喊出“我们身后有你,心中——有光!”时,这句告白如暖流般席卷全场,引发了所有人最深切的共鸣,掌声经久不息。










量身订制的合唱歌曲《因为有你》为这场晚会画上了圆满句号。夏振凯、陈臻、吴晓芳、韩紫娟与学生们的歌声交织,舞台背景上,记录70年流金岁月的历史影像缓缓流淌。光影、歌声、回忆与感动在此刻交融,温暖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微信图片_2025-11-04_170106_381.jpg


这一夜

剧场内的每一束光

每一段旋律、每一次掌声

都凝聚成浙艺70年的辉煌与荣光

它不仅是教学成果的精彩检阅

更是浙艺精神的集中彰显——

对艺术的坚守

对育人的执着

对未来的憧憬


微信图片_2025-11-04_170143_38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