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云集我院共商戏剧专业发展之路

来源:. 作者:杨晓浤 发布时间:2005-01-04


   04年12月30日,省内戏剧创作研究和戏剧表演领域的众多专家云集我院,共同探讨我院戏剧专业发展与话剧教学等方面的问题。作为我院第二届戏剧文化节重点内容的两部毕业大戏——5幕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和小剧场话剧《安妮•弗兰克日记》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此次的研讨会即围绕着这两部戏展开。
  前来参加研讨会的有钱法成、顾天高、王复民、王若荔、宋迎秋、任平、赵美成、薛淑杰等专家,他们大多是我院专家委员会成员,曾多次前来讲学和座谈。常务副院长俞志达、院党委副书记林国荣,戏剧系、组宣处、《戏文》杂志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与会。
   林国荣代表学院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戏剧节是学院历年举行的一项活动,此次以两台毕业大戏作为主要内容,对我院戏剧专业建设进行了一次汇报,同时也检验了我院话剧表演专业的整体教学情况。于日前推出的这两台毕业大戏由我院青年教师赵欣然和那钢分别执导,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准备,演员是02演艺大专班和03演艺直升班的学生,这次演出也是他们数年学习的一次总结与回顾。此次学院盛邀专家前来把脉,希望大家对演出提出宝贵意见,并希望以这两出戏为平台来共同探讨有关戏剧教学发展方面的问题。
   会上,专家们相继发言,给予了两部毕业大戏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他们表示,这两部戏无论是选材还是导演、编排和演出都比较成功。首先,选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深入浅出。《钦差大臣》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不仅具有教育意义而且具有较强的当代意识,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安妮日记》给予了当代年轻人亟需的“残酷教育”,击中了当前教育中的一个“盲点”,并切合了抗战胜利60周年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这一即将到来的契机。其次,用现实主义作品来为学生的专业表演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排演让学生切实体会如何创造角色、演绎人物和刻画人物性格,这对学生的专业表演很有益处。第三,在两出戏的排演过程中,两位青年教师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才能,他们既是老师又是导演,通过排演使得这两个职能兼容并蓄、相辅相成,值得称道。
   专家们说,看到学院领导和系部领导的关注与重视,看到学院浓郁的戏剧教学氛围,他们十分感动,并希望师生们能将这种饱满的热情在今后教学中贯穿到底。
   会上,专家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既肯定了已取得的成绩,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钱法成在充分肯定演出成功的基础上,对两出戏中需要注意的如《安妮日记》中,6点钟这一时间段界限的明晰、“日记”这一主题线索的交代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王复民表示,《钦差大臣》是一出讽刺喜剧,选择喜剧来训练演员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表现形式是一种良好的手段。但如何在其中进一步促进演员的内在表演,如何发掘与现今有关的当代意识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提升;赵美成建议,能否在演出基础上再进行沉淀,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对两台毕业戏做更深入的思考与探讨,继而推进戏剧教学的发展与建设;王若荔表示,在目前全国话剧不景气的情况下,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这块话剧阵地教学体现出的兴盛之势难能可贵。她就如何为社会培养“德艺双馨”的演员、重视专业教学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建设,加强学生台词功力等方面提出建议;顾天高表示,开演以来周边院校学生对这两出戏表现出来的热情已充分证实了话剧的魅力所在。在这两出戏中,大家看到了浙江话剧事业的一线光芒,看到了话剧仍存在的强劲生命力。这两个班级的价值不仅仅是能否培养出一两个明星,而是它对整个话剧事业发展所产生的意义。
   专家们还对如何提高演员对规定情境的认识及其表现意识、着重提高演员的语言与形体动作、将我国戏曲引入话剧教学、邀请一流语言专家加盟教学以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就如何提高艺术专业学生文化水准、厚实其文化根底,如何针对艺术院校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如何实现学院声誉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意见。
   最后,俞志达做会议总结,他对专家们冒雪前来观看学生演出的行为表示感动。他表示,听了专家们的发言,一方面对话剧专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也感觉到肩上担子的沉重。他希望在座的老师们能将专家的建议一一记在心上,汲取专家们的智慧,不断努力,在教学上继续提高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