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话剧《安妮日记》由我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05届毕业生担任主演,戏剧系青年教师那钢担任导演。该剧重现了犹太少女安妮为躲避纳粹迫害与家人朋友共8人藏匿在阿姆斯特丹一个阁楼上度过的长达25个月的隐居生活,见证了二战时期在纳粹占领下荷兰犹太人的灾难生活和一位花季少女成长的心灵耳语,表现了人们面对战争暴行,对自由与幸福的热诚向往和希冀。
连日公演,观众上座率颇高。前来观看的观众以大学生群体居多,10元至30元的票价拉近了观众与高雅艺术的距离。这些观众都是自己买票前来观看,有些人甚至被吸引着连续看了两场、三场。公演的良好态势让主办方感到十分鼓舞,他们表示,从这些年轻的观众身上看到话剧对于杭州观众的魅力和吸引力,也看到了杭州对话剧艺术的潜在需求和观众群。
当晚红星剧院座无虚席,演出过程中掌声频频响起达到数十次之多,观众深深地被《安妮日记》所吸引,被台上演员的投入演出所感动,切身体会和倾听着剧中人对生存的渴求、对战争血与泪的控诉。两个小时的演出,短暂的似乎只有一瞬,但是这一瞬却凝结着历史的永恒。最后当演出结束、演员谢幕时,观众依然沉浸在剧中,久久不愿离去。
吴天行在
应邀前来指导的专家们表示,原先的预期是准备看一出学生戏,结果恰恰是被演员的出色表演带入了艺术的欣赏。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作为一个教学单位,为此次纪念活动打造了一台话剧精品,为杭城的话剧事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一些观众这样认为:“话剧《安妮日记》有很强的可看性,演员的表演很感人。”“《安妮日记》让我们感动、流泪。”“把《安妮日记》这样的严肃题材用喜剧手法表现,与最后生命被扼杀的结尾形成了强大的对比和反差,看到台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战争吞噬,让人格外感到震撼。”杭城的一位资深记者哈米在看完演出后按倷不住内心激动在23日的杭州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纪念•震撼•沉思》的长篇感言。
本次公演活动负责人之一、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助理黄杭娟在接受采访中表示,表演艺术综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是学院目前正在探索、研究的一项教学改革内容。学院以剧、节目作为教学实践的具体载体,进而寻求表演艺术综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寻找一些比较完整、独立的剧目并在实践中与教学结合,是培养表演艺术综合人才的一个有力途径,有利于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检验。无论是音乐剧《五姑娘》还是话剧《安妮日记》,表演类与非表演类专业的学生在剧目演出中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实践环节,剧目在培养表演人才的同时也使得一批舞美、服装、道具、灯光、化妆等与表演艺术相关的技术专业学生得到了成长。这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剧目排练、演出,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舞台实践与观众互动中得到了迅速成长。
戏剧系副主任支涛谈到,这是戏剧系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排演的话剧第一次推向市场这个大舞台,对于公演收到了这样热烈的反响在欣然之余也有一些意外。从这几天的演出情况可以看到,学生们热爱戏剧,观众们喜爱戏剧,戏剧在杭州依然拥有着广阔的天地和舞台。我们将在今后继续努力、再接再厉,推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以回报和答谢杭城的广大观众。
据悉,杭州剧院、红星剧院、省演出公司现已纷纷向我院伸出了合作之手,预计话剧《安妮日记》有望在今年6月份再度上演杭城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