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至8月18日,由文化部主办的第八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即将在北京举行。三年一届的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自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成为海内外舞蹈艺术界广为关注的品牌舞蹈赛事,被誉为中国舞蹈界的“奥斯卡”。随着这项比赛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参赛人数也逐年增多,其竞技水平和赛事的激烈程度更是水涨船高。本届大赛创下历届覆盖范围、参赛院校、参赛规模之最。大赛舞种多,包括了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芭蕾舞、群舞、中国舞以及精品组合课等。由于比赛新采用了A、B两级制,因此参赛单位和选手人数更为广泛,来自全国30个省市71所中高等艺术院校、港澳地区以及海外艺术团体共102个单位的3600多名选手将在舞台上搏技。
三年前,我院派出10名选手参赛并获得佳绩。其中,附中98舞蹈班学生殷硕获得中国舞(少年乙组)表演三等奖,姚若然等四位选手分获另三个组别的优秀表演奖,实现了我院乃至我省在这一全国性重要赛事上的“零的突破”。三年后,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下,由舞蹈系和附中舞蹈科共同组织的又一支参赛队伍即将出发。早在今年年初,学院就把参赛“桃李杯”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4月成立“桃李杯”参赛工作小组,由院党委委员、附中校长李人麟总负责;布置落实、分工协作各阶段任务;对参赛训练进行了周密的计划;由院舞蹈系主任和附中舞蹈科科长分别负责制定本部门参赛项目准备工作的计划落实,负责指导教师的分工配合和各具体细节的安排组织。院领导还多次审查和讨论节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随着大赛的临近,学院决定由院长何志云担任我院参赛队领队,并于8月5日带队赴北京参加“桃李杯”比赛。
高温下的备战
“桃李杯”舞蹈比赛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学生为主要参赛对象的专业舞蹈比赛,有着十分突出的风格特色。与其他舞蹈比赛相比,三年一届的“桃李杯”舞蹈比赛不仅是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成果展示与交流的盛会,同时也是理论教学成果展示与交流的盛会。每一位脱颖而出的选手背后体现的是一所院校科学教育手段、人才选拔与培养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因此,为备战第七届“桃李杯”舞蹈大赛,舞蹈系和附中舞蹈科在去年年底就开始了准备。发掘新人,多次筛选,最后确定由98级舞蹈直升班杨剑、潘克敏,附中02级舞蹈班吴嘉雯、叶柔柔4名选手分别参加中国古典舞青年组、中国舞少年乙组、中国民间舞少年甲组共3个组别的比赛。
为提高竞技水平,在参赛准备过程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聘请了总政歌舞团、北京舞蹈学院、省歌舞团等省内及国内有关专家、艺术家对参赛作品进行多次“会诊”,集思广益;对参赛学生进行指导,努力达成高难技巧与舞蹈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融合。舞蹈系还两次带参赛学生杨剑上北京请专家指导,使他的技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次参赛活动还得到浙江省文联及舞蹈家协会的全力支持,省舞协多次组织省市舞蹈界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商讨、论证,并且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一支由年轻教师孙延泽、包峥剡、齐艳、林亮等人组成的思维活跃、创新精神强的师资队伍,日夜与参赛选手泡在练功房。所有的排练都是在正常教学之外进行的,白天,他们各自忙着正常授课,晚上,又不约而同来到排练现场。他们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放弃了假期,全身心地投入到剧目编创和对选手的训练指导之中。
烈日下的校园没有了往日同学们的身影,可是走进舞蹈系大楼,就能听见排练厅里传来的音乐或老师有节奏地喊拍声。“舞蹈要出人才很难,但再难也要出”这个在艺校毕业,又在艺校从事舞蹈教学30年的舞蹈系主任韩磊老师坚定地表示。她每天早晨七点到校,除了亲自教学指导,还要操心具体事务:学生睡好了没,盒饭定好了没,服装准备了怎么样了等等;看见杨剑眼睛肿了,马上就会关切地询问;看见谁有了伤,又会紧张地关注……
杨剑的参赛剧目是舞蹈系青年教师包峥剡创作的《空城》,作品表达了一代军师诸葛亮在战场上运筹惟握的雄才伟略。在排练现场,包峥剡老师一边指导讲解示范,一边思考修正某些舞蹈动作,根据表演者杨剑的自身条件与技能特点,设计了新颖又有难度的舞蹈动作,结合作品内涵,用丰富的舞蹈语汇来准确并完善地表现作品主题,给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舞蹈的舞台表演与赛场竞技有共同之处。面对的是满座行家之眼,年轻舞者每个细微的动作与眼神表情,都牵连着评委们手中勾划圈点的笔。这,也是院党委委员、“桃李杯”参赛工作小组组长——附中校长李人麟心中最为牵挂的。19日下午,李人麟从北京参加复赛评选工作结束回杭,下机后就直接赶回学校,在排练厅召集老师和同学们,仔细观摩所有的组合与剧目表演,边看边纪录,表演结束后,又一一做点评。他欣喜地表示,经过这段时间的紧张排练后,同学们的技能都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他对每个组合及剧目都提出了意见,指出不足与存在的问题,与老师们一起商讨弥补、完善动作。
7月20日上午,省文化厅党组成员、人事处处长杨越光,艺术处处长周冠均等领导特地到学校排练厅看望正在积极备战的师生们,观看了同学们的汇报表演,并提出了建议和意见:要求大家扎实练好基本功,注意细节的表现;抓住特色,准确把握不同风格的舞蹈;加强理解表演作品中的内涵,注意表演的深度与厚度。同时,也提出要因人而宜,制定目标;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齐心协力,争取最好的成绩。
无论是厅领导还是院领导,对参赛同学都给予了极大的关心与支持。领导们再三关照同学们要注意安全、健康与饮食。院长何志云戏称自己是参赛队伍的“后勤部长”,将全力做好参赛期间老师和同学们的吃、住、行等后勤保障工作。
再苦再累也值
参加“桃李杯”舞蹈大赛是极为难得的机会,而赛前训练又是极为艰苦的磨砺。今年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杨剑和潘克敏早在4月份就分别从单位返回学校投入排练。
排练厅里,尽管两台大功率空调不停地运作着,同学们的练功服上还是渗透了汗水,脸上的汗珠不停地落在地板上。每天早晨七点多,同学们开始基训、练组合,下午排练剧目。晚上排练到十一点。据指导老师说,杨剑每天练后空翻就得练上六十个,训练强度非常大,短短两个多月就掉了十几斤。这个俊朗的大男孩在去年全省第六届音乐舞蹈节中获表演一等奖,又在全国“荷花奖”舞蹈比赛中因有不俗的表现被确定前往南京前线歌舞团实习,实现了他当兵的梦想。对于舞蹈,他特别感谢学校的老师们。用他的话来说:“是老师们将我推向了舞蹈,推向了舞台,也推向了荣誉。”同样,在全国“荷花奖”舞蹈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的潘克敏,对舞蹈有着发自内心地喜爱,并心甘情愿地为此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泪水。因住宿在市区,每天在路上就要化去两个小时,其间的辛苦也磨灭不了他心底对冲向“桃李杯”舞台的渴望。
整整一个月放弃工作,从温州特地赶来学校陪女儿排练的叶柔柔妈妈每天都会出现在排练厅,看着女儿一遍遍跪转,心疼地说:“孩子练得太苦了。她膝盖上的皮全磨破了,贴满了创可贴。排练时她总是忍着痛,还要强装笑脸把情绪表现出来。当听到北京传来复赛通过的消息,我和女儿一样兴奋,再苦再累也值。”
吴嘉文是个漂亮的杭州小女生,她对能参加全国性的大赛感到很高兴。排练很累,却不敢偷懒,学校放暑假后只回去了半天就赶回学校。她懂事地表示,自己在各方面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刻苦用功,以争取在比赛中发挥得更好。
离比赛还有半个月,排练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在这段挥汗如雨的日子里,所有的付出都为同一个目标,为学校争光,为浙江省争光,也为着自己留下无悔的青春印记,在“桃李杯”的舞台上放射出更绚丽灿烂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