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 发掘我院的孟二冬——我院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

来源:. 作者:李金娥 发布时间:2006-09-30

927下午,院党委书记林国荣主持召开了我院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院党委班子成员,行政党总支和各党支部书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思政理论课教师等出席会议。

会上,宣传教育处处长马向东为大家宣讲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和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教授女儿的回信,并介绍了孟二冬同志的感人事迹。

林国荣书记在讲话中感慨地表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时感到十分亲切,因为江泽民同志执政的这13年,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都亲身经历的,这13年也是我们与时俱进,学校飞速发展的13年。”他强调,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的“《江泽民文选》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它是我党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探索的结晶,它也将指导我们进一步深化理论,不断创新实践。他激励大家:“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就是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展望未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就应该具备《江泽民文选》所传达的宽厚博大的胸怀、宁静致远的境界与高瞻远瞩的眼光。”他结合我院的办学特色提出了要推动《江泽民文选》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各系部(中心)、附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序地组织学生、教职工开展党校学习,学习《江泽民文选》,观看相关影片;思政理论课教研室应担负起对广大学生进行方针政策、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要贴近实际安排好大学生《江泽民文选》的学习,把中央精神落到实处。

何志云院长也做了沁人心脾的发言。他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是对《江泽民文选》的概括,是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的重要辅导。我院要落实“三个代表”,就是要代表广大师生利益,要坚持贯彻“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把“三性”与学院办学特色相结合,抓住艺术教育的本质改革创新。他推心置腹地说,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教职工不管多忙,每天若能抽出一点时间静静心,反躬自身,使自己不被日常事务所遮蔽,还怕没有生命活力,没有开阔的眼界,没有新思路、新方法?

随后,大家阐发学习孟二冬教授的先进事迹和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教授女儿回信的感想。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一位普通知识分子的真诚关爱深深地鼓舞了大家,孟二冬教授“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精神也深深地震撼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志。

林书记激动地说,孟二冬教授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可是关于他的点点滴滴却展现了一位勤奋治学、克尽职守、为人师表的知识分子形象,伟大又平凡!我们要学习他的治学精神,学习他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为人师表的师德、师风。

何院长强调学习《江泽民文选》要做到紧然有序,与学习先进人物结合起来,指出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孟二冬的品德已然融为一体,“平实、平凡、平淡、平和”是对孟二冬优秀品格的高度概括,也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并不懈追求的境界!

音乐系主任黄明智教授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说,管好自己是门学问,做学问本身就是门学问,如何管理搞学问的人则是个大学问,“教在学校环境以内,而化则达于学校环境以外”,这些都要求我院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学习孟二冬同志的精神。

    文化管理系党支部书记钱杏芬老师谈道,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就能像孟教授一样,于平实处显风采。这样的好教师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啊!

思政理论课教研室关桂凤老师提起林书记和何院长为全院300多位教职工的教师节贺卡亲手署名时,仍然十分激动。她认为领导干部以师生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从教学秩序上、为人师表上切入,我院的师德、师风建设一定会收效显著。

其他与会人员也紧密结合我院艺术类高等教育院校的实际,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学习体会和感受。此次会议强调全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和《给孟二冬教授女儿的回信》精神上来,充分认识学习《江泽民文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江泽民文选》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真正把学好用好《江泽民文选》的工作落到实处。

林书记还结合我院的实际,指出我院也不乏孟二冬式的在岗位上默默奉献、兢兢业业的教职工,他们不张扬,不造作,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院在《江泽民文选》的学习过程中,有必要发动广大师生、教职工,发掘、树立孟二冬式的典型,通过学习身边的先进人物推动我院师德、师风建设,鼓舞、激励、鞭策全院师生。何院长还敦促院报开设“寻找身边的孟二冬”专栏,发动全院师生投入到学习孟二冬以及孟二冬式的教职工的活动中来,把学习《江泽民文选》落到实处。

大家一致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将认真全面地学习江泽民同志的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坚定不移地推动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在为建设文化大省的实践中作出应有的贡献,促使我院发展再迈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