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下午,教育部评估专家、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韩亚平教授在我院图书信息中心报告厅为全院教工作了迎评专题报告。
韩教授首先指出评估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评估结果好,甚至获得“全国示范性职业学院”,那就能在2010年左右因生源减少的院校“大洗牌”(兼并与淘汰)浪潮中获得较好的发展条件。在此态势下,全院教工只有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地作好迎接评估工作的方方面面。他着重指出评估专家们在评估中发现高职院校有十二个共同存在的问题:
(1)占地面积小,学生人均占有资源不足。(2)师资配备不合理。(3)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专业剖析缺乏深度和广度。(4)教学方法、内容、模式有问题。(5)办学特色不明显。(6)实践与理论的融会贯通不足。(7)教育管理建设不完善。(8)负债重,还贷困难。(9)教师对评估内涵缺乏清晰的认识。(10)部门与部门工作衔接不紧密。(11)由于迎评工作量大,造成工作浮躁、“作假”的现象。(12)校园文化意识淡薄。
他表示随着评估经验的增加,评估组专家们对教育部规定的指标体系的个人评价(理解)是多元的,但在具体评估某个院校时,都会注意被评估院校对上述十一个问题的解决效果。
接着,韩教授按照评估组专家评估、考察的环节和步骤,具体对“专业剖析”、“听课”、“专题研讨会”、“特色与创新”、“材料审查”、“座谈会”6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和指导性讲解。并针对这些环节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分别用 “扑克牌”理论、“木桶”理论、“冰山”理论和“满意—不满意”理论,结合以往评估中的典型事例,生动而通透地告知每一位教工自己在评估工作中的位置和作用,自己该注意什么,该做些什么。在谈到“木桶”理论时,韩教授认为学院要善于发现自己最欠缺的方面(最短的板),他举专业剖析为例,认为“为什么办该专业”,“怎么办”,“效果如何”三个问题是这项评估的“短板”,建议该专业每个教师要集思广益,参与这三个问题的讨论。在用“满意—不满意”理论分析院长报告等评估材料的写作和举办专题研讨会、座谈会时,韩教授指出发言要脱稿,文字要提纲挈领,内容要讲理念,讲特色,尤其是有关特色创新的材料编写,最好发动全院,成立写作班子,请文字功底好,熟悉评估指标内涵和学院办学特色的人起草,由领导修改,专家认可。使材料正确、清晰、经得起推敲。材料送审评估组专家以及随后专题研讨会、座谈会的召开时,都要记住:“想要专家都满意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想方设法达到最佳状态。”
作为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起草人之一,并有对28所高职高专院校评估经验的专家。韩亚平教授的专题报告对我院的迎评工作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韩教授也表示将继续关注我院的评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