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5、2006年成功举办浙江省青年表演人才(戏曲小生、花旦)高级研修班后,8月7上午,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第三期全省青年表演人才(戏曲老生)高级研修班开学典礼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举行,从浙江京剧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杭州越剧团以及浙江绍剧团、浙江婺剧团等16所院团推选出的20名优秀青年老生演员参加本次研修。
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建新,厅党组成员、副巡视员赵和平,厅党组成员、人事处处长杨越光,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林国荣、院长何志云,文化厅相关职能部门艺术处处长尤炳秋、计财处处长方培新,浙艺职院常务副院长张鸿雁、副院长黄杭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麟童、央视著名主持人白燕升、中国戏曲学院逯兴才教授、中国戏曲学院王强博士等出席开学典礼,赵和平主持。
何志云致欢迎辞,对省文化厅领导、本期高研班的教师和学员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省文化厅将高研班放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是对学院的信任,更是对学院的敦促和鼓励,将高研班办好是学院职责所在。“新松计划”是文化厅为奖掖和推动创作、表演人才快速成长而制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参加高研班的学员是各戏曲行当中的佼佼者,不久的将来,将成长为这一行业的“大师”。“新松计划”就是给大家这样一个成长的机会。希望大家通过培训班的学习,开拓眼界、提升情怀和增加学养。何志云还向学员们介绍了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办学过程和发展、建设情况。
赵麟童和逯兴才代表本期高研班教师分别发言。欣然接受邀请前来担任高研班剧目教学的赵麟童老先生,寥寥数语却是语重心长。他为学员们赶上了这样的好时代和好机遇感到高兴。“你们现在拥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非常羡慕。”他希望学员们好好珍惜这一学习机会,为振兴戏曲而努力。逯兴才教授表示,浙江省文化厅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来推动和支持戏曲事业的发展,“戏曲人的心声和盼望在这里得到了实现”。他认为,办高研班是对戏曲事业的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希望参加学习的年轻朋友珍惜这一难得机遇,通过学习,充实专业知识、积累专业手段、提高专业水平。
上虞小百花越剧团业务团长孙伟娟代表学员进行表态发言。她表示,学员们怀着对戏曲艺术的热爱,来到高研班。在接下来的培训中,学员将珍惜机会,把握机遇,善加利用,努力汲取各种艺术养分,严于律己,勤奋努力,以优异成绩向省厅领导和老师们汇报。
杨建新作重要讲话,表达了省文化厅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和对青年艺术人才的渴望与期盼。他表示,举办青年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是落实“文化人才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省文化厅正在实施的“新松计划”中的一项“重头戏”。从前两期的办班情况来看,卓有成效,取得了预期成果。今后还将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该班定位是培养浙江省优秀青年表演艺术人才的尖子班,其培训采取了特别的、强化的培养手段和培养措施。尽管此前有不少剧团提出宁可出钱也要争取名额,但为保障教学质量,不能再扩大,因此本期的20人已经是该班人数的上限。因为这不是一个普通班,希望这个班出去的人都成为浙江省戏剧表演的尖子人才,希望年轻人迅速成长为舞台上的擎天柱。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整个社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对文化的认知和共识、向往和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可谓生逢其时。在浙江这个有着万年文化史、戏曲艺术源远流长的省份从事戏曲表演,更是十分幸运。这个班邀请到的老师很多都是仰之弥高的前辈专家,现在能零距离跟他们接触,接受指导,这样的机遇可遇而不可求。希望全体学员珍惜机遇,好自为之。他对学员提出了五点希望。一要胸怀大志。要志存高远,有理想、有追求。不仅把演戏当成是职业,而是事业,争取成名成家,形成新一代的名角“大腕”;二要吃苦耐劳。“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现在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不少年轻演员身上的功夫不如前,刻苦练功的氛围也在淡化。在全社会惜才、爱才、重视人才的氛围中,希望青年演员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吃得苦中苦,方为艺高人”;三要善于领悟。舞台上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是演员和导演共同努力的结果,演员决不是被动的工具。戏曲演员要学会多思,要开动脑筋,要善于推敲、琢磨,要苦干加巧干;四要刻苦学习。要有涵养、学养。艺术是触类旁通的,需要拓展自身知识面,要博采众长,要多观摩、借鉴和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五要勇于创新。创新是动力、是灵魂,只有创新才能可持续发展。青年人不仅要师承,更要超越。他以袁雪芬老师的改革举措和创新意识为例,鼓励青年人在传承的基础上要敢于创新、勇于超越。
白燕升表示,杨建新厅长的讲话言辞恳切,既有热情的关怀、也有理智和冷静的分析,非常有启发。希望青年演员对杨厅长提出的几点要求能进行深入思考。何志云院长提出的艺术人要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眼界、情怀和学养,同样令人深思。他表示,舞台外的世界很广阔,生活中的形象传达到舞台上会丰富我们的形象。对于演员而言,生活中的自我塑造其实特别重要;“情怀是一个演员骨子里一定要有的”。戏曲是“角”的艺术,但“角”不是一个人的艺术,它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作为合作者,彼此之间一定要互相关照,一定要有这样一种情怀;戏曲演员需要能正确解读“功夫在诗外”。“功”除基本功外,它涵盖的意义非常广,需要博采众长,加强文化修养。
当天下午,白燕升在学院13号楼会议室主讲题为《坚守戏曲的悲欢》的讲座。讲座现场,济济一堂。除高研班学员外,杭城其他戏曲院团的演员们也闻讯赶来。白燕升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工作经历,结合在央视《戏苑百家——燕升访谈》栏目中的经典案例,娓娓道来,时而分析,时而讲述,展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对事业和戏曲艺术的追求与执着,展示了艺术家们对中国戏曲的坚守与信念,激情洋溢的语言感染了现场每个人。他还从当下某些社会现象导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让在座者均感受益匪浅。
全省青年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旨在培养具有系统性专业知识、较高艺术技能、创作能力,适应社会文化和艺术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优秀青年表演人才,为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提供人才支持。从2005年起,浙江省文化厅对我省优秀青年艺术骨干有计划、分专业进行培训,分别举办了戏曲小生和戏曲花旦的高级研修班,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期高研班的20名学员均为从浙江京剧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杭州越剧院、浙江绍剧团、浙江婺剧团等院团中精选出来的老生行当的业务骨干和艺坛新秀。
据悉,本期高研班将从8月7日持续到8月22日,通过课程教学、专题讲座、素质训练、论文交流、教学汇报演出等教学形式,对学员进行针对性强、信息量大、多侧面的重点教学和强化训练。高研班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赵麟童主教剧目《徐策跑城》、一级演员奚中路主教《身段走边》、上海戏剧学院张金娣老师主教《内部技巧训练》等,邀请中国戏曲学院逯兴才教授、央视主持人白燕升、一级导演杨小青、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长何志云教授等开设讲座,邀请总政歌舞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的专家和教师对学员进行肢体语言、内部技巧训练以及论文写作等课程的指导。通过高起点、严要求、大力度、短时间的培训和研修,全方位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