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绕梁

来源:院办 、音乐系 作者:岑 发布时间:2007-12-14

每年的这个季节都让人流连不已。这个季节,学院会有一些美好的“音乐之夜”。尤其是学院的音乐厅,几乎成了一个沟通音乐的热线频道。12月7日下午,音乐厅的舞台上,中国音乐学院年轻钢琴教师张晓峰带着他的学生孟蕾、马承诚在此演出,舞台虽小,但演奏时的神情、举止庄穆,流露出的气质抓人眼球。

首先出场演奏的是孟蕾同学,她演奏了巴赫的《平均律第二册No.5 BWV 874》、西贝柳斯的《浪漫曲》和李斯特的《b小调第二叙事曲》;马承诚演奏了肖邦的《练习曲Op.25 No.10》、拉威尔的《小奏鸣曲》和刘晨晨的《鼓之舞》。孟蕾同学的一曲西贝柳斯《浪漫曲》淡雅、宁静,透明的空气顿时弥散在整个音乐厅。马承诚的《小奏鸣曲》迸发出无穷动力,显示出乐曲所应有的魅力。下半场出场的是张晓峰,他演奏了莫扎特的《幻想曲K397》和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Op.57》。舞台上的张晓峰没有多余的热情和邀宠的动作,只是告诉听众,他是给大家弹奏音乐。琴键上奏响的每个音都是那么丰润、闪亮,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张晓峰手下的钢琴,具有无穷的生命能量,让这两首经典之作格外生动鲜活。张晓峰的演奏,无论从音乐的细腻还是技术上,都几乎无懈可击。这里,他给观众呈现了一个集严谨、浪漫、激情于一身的贝多芬。张晓峰以精湛的技艺和极富感染力的音乐表达深深地打动了所有人的心,台上观众对每一曲都给予热烈掌声。在同学们的一再要求下,张晓峰又加奏了肖邦的《“英雄”波兰舞曲Op.53》。

大师们的音乐会自有其迷人风采,但高山仰止,崇敬之心的距离总阻碍着我们不能与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和学生的音乐会则不然,不必为之正襟危坐,而是触手可及的“零距离”。

中国音乐学院是艺术家的摇篮,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和优秀的教师队伍,尤其是一批像张晓峰那样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青年演奏家,他们不仅用自己的拼搏为中国音乐学院、为祖国争得荣誉,更为祖国的钢琴教学事业、为下一代的培养率先垂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