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浙江省人事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八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公布2007年度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的通知》(浙人专[2007]330号)精神,我院史长虹、王涛、于善英三位老师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
“新世纪151人才工程”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具体措施之一。“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共分三个层次。开展第三层次培养人选的选拔培养工作,是深入实施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速培养和造就年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一个新的重要措施。第三层次人员的选拔对象为各市、省直及中央部属在浙有关单位列入各类人才培养工程或重点培养计划,在各学科领域做出较大成绩,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能和培养前景,经培养有望进入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年龄在40周岁左右的青年优秀人才。
据悉,2007年第三层次培养人员的选拔中,全省共有1143人入选,其中省文化厅系统有5人入选,我院占据三席。
史长虹现为我院副教授、基础教学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兼党支部书记、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发表论文《从学院派书法研究引向当代书法流派史研究方法的思考》、《西泠印社的对外交流(1904~2003)》、《历任社长对西泠印社现代转型的贡献》和《赢在开始——西泠印社兴盛原因探析之一》,并参与编写《西泠印社百年史料长编》,于2006年被列入浙江省教育厅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并获资金支持。
王涛现为我院副研究员、教务处处长,先后在《黑龙江高教研究》、《教育探索》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及其他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代表论文有《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论学校知识管理的体系构建》、《高职综合艺术院校二级教学管理刍议》、《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等,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获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评选一等奖。同时,他主持完成院级科研课题1项,省高教学会1项和学院课题1项申请结题中,参与完成省新世纪高教改革课题1项,参与完成的教改项目获学院2006年度教学成果一等奖。
于善英现为我院副教授,音乐系声乐教师,是中国艺术医学协会会员、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声乐专家辅导团成员。完成省厅级科研项目两项,发表专业研究论文《“歌手共振峰”的产生与喉功能调节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经验主义声乐教学常用术语辨析》、《歌声中的颤音与“歌手共振峰”内在联系的声学研究》、《越剧唱法与美声唱法“歌手共振峰”的比较研究》、《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声音形态的比较研究》、《无调性声乐作品的教学应用》、《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等10余篇,已完成的课题有省教育厅项目《音质差异通过声带构造与功能执行情况调节》、省文化厅项目《从科学的角度看经验主义声乐教学中某些常用术语的不科学性》等;其中研究的课题《不同歌唱类型“歌手共振峰”特征及音色形成的机理研究》获全国艺术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成为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国家青年基金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