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场上 美丽风景在身旁

来源:院学生记者团 作者:学生记者 发布时间:2008-11-17

   运动会带着胜利的喜悦、失之交臂的遗憾,也感受了枪响时的紧张,老师同伴鼓舞的温暖……一切的一切,让这短短一天半的时间,显得如此与众不同。美丽风景总在身旁,不知你是否看到?

风景之一:

也许,当枪声响起的时候,运动员们驰骋在赛道上,每一个人的注意力都会被他们吸引,为他们呐喊、加油。但是,跑道旁边一顶蓝色雨篷下,坐着几位穿白大褂的阿姨,她们关注着每一个比赛项目,关心着每一位运动员能否安然地跑到终点、能否安然地跳过高杆。运动场上,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运动员不慎跌倒了以后,白衣天使们总是第一时间冲向伤员,小心地扶起他们。蓝色的担架、焦急的心情、稳健的小跑,从运动场到医务室这短短的距离,走的却比1500米还要漫长,这其中,到底装载了多少汗水和泪水,无人知晓。

还有这样的一袭绿色,在操场上、在学院门口、在东大门,当所有人都在关注运动会的时候,经警队员们依旧严格地把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风景之二:

白色的垃圾袋、空空的矿泉水瓶,散落在操场上。一身朴素的工作服,左手提着簸箕,右手拿着一把笤帚,保洁员们出现在运动场的各个角落,将那些白色污染回归垃圾桶,也为整个校园营造了优美整洁的体育环境。而结束工作后,她们总会安静地坐在看台上,为运动员们加油。

后勤公司的那些大伯们,在运动会之前搭建领奖台,在上面铺上红地毯、摆椅子。他们阳下为人们送上一顶遮阳的雨篷,拿上一箱解渴的矿泉水。

风景之三:

主席台上,为老师和同学加油的那一阵阵悦耳的声音从广播里传出。在主席台左边,个个埋头苦干的是来自院学生记者团和广播站的同学。他们从各系、各班通讯员的手中接过一叠又一叠的通讯稿,审查、登记、修改、记录,没有任何怨言,有的只是严谨的态度以及对工作的热忱。在主席台右后侧桌上摆放着笔记本电脑、扩音机,影视技术系的几位同学全天坐在那儿操作,包括播放音乐、调试话筒音量。运动员进行曲、各个系团体操的音乐、表演队的音乐等,大容量的工作却来不得半点差错。

颁奖前,台上各系表演队可是艺术学院的一大特色。激情的音乐、统一的着装、漂亮的舞姿,博得了围观同学的阵阵掌声。来自舞蹈系表演队的同学们也借此机会展示了自己专业所学的成果,而且还连跳两个舞蹈,一饱大众眼福;非表演专业的同学也不甘示弱,跳起来有模有样,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是表演系的呢!参加运动会摄影比赛的同学在运动场上来回奔跑,用相机记录着所有历史性的时刻:获奖时的辉煌、冲向终点时的兴奋、工作者的辛劳……

风景之四:

运动会,主角当然就是运动员了。在本届运动会上,学院共有7人次破5项纪录。尤其是男子4×250的前三名——文管系、附中、舞蹈系全都破了纪录。文管系的申屠军龙说:“原先不敢相信能够破纪录,因为我们第三跑道的同学在跑步之前脚就受伤了,所以速度不是很快,后来知道我们破了纪录,很开心!我们的感受是重在参与。”

女子100200纪录保持者、来自戏剧系的祝璐璐说:“今年运动会预决赛都放在一起,而且我双脚韧带都拉伤了,所以很遗憾没能破纪录,但这种遗憾也并不算是遗憾,因我觉得机会也要留给别人。

在运动会结束时,很多同学都希望运动会不要那么快结束,“它很精彩,可以看到很多的东西”!

风景之五:

同一个运动会,每一个人却有着不同感受,那是发自肺腑的,是运动激情所带来的。除各系学生积极参与外,学院领导老师们也积极参与。党委书记林国荣关注比赛情况,对参赛同学殷切询问,并欣然接受了院学生记者团的采访;教工接力赛上,院长何志云带头跑起了第一棒,让全院师生备受鼓舞;有一名老师摔倒了,常务副院长张鸿雁连忙从跑道旁冲过去扶起她,那位老师站起来后仍忍着伤痛继续向前跑。张鸿雁跟记者说:“今年阳光特别灿烂,这是历届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运动会。让我们乘着奥运会胜利闭幕的东风,感受体育带来的魅力、竞技比赛带来的兴奋和集体运动带来的凝聚力。这一届运动会组织工作非常有序,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学生志愿者、后勤保障的工作都非常尽心、尽力、尽职。同学们站在领奖台上,个个像小龙、小虎,意气风发。”

运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本届运动会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美。

hspace=0

hspace=0

hspace=0

hspace=0

hspace=0

hspace=0

hspace=0

hspace=0

hspace=0

hspac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