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 “开门办报”的精神,同时给各高校学生记者团队提供一个更广阔更直接的实践舞台,《钱江晚报》号召活跃在高校的学生记者网上报名竞聘大学生主编尝尝编辑头版的滋味,11月10日,《钱江晚报》发起“钱报封面模仿秀”大赛,各参赛队伍的报名作品(一份业务报告以及拼好的钱报头版草图或思路)必须在11月21日24点前上交。
时间紧急 接到消息 积极响应
11月19日傍晚,我院学生记者团团长施晴蓓接到参赛通知,但距报名截止只剩两天时间。时间紧迫,而且要求严格,面对要不要参加?施晴蓓毫不犹豫地决定参赛。“那几天我在外面实习,白天都不在学校,用一天时间要编出一份报纸的头版,确实挺困难的。但是一想到我们记者团就充满信心,相信,我们可以。”当晚,在记者团QQ群里,团长发布了这个消息。刹那间,QQ群里呈现一派热闹景象,各成员纷纷展开讨论,献计献策,踊跃参加。团长在群里召开临时会议,初步确定8名参赛人员,并定于次日12点在13106办公室召开会议。
办公室里 各抒己见 埋头苦干
11月20日12点,来自采访组、编辑组、海报摄影组、网络组的8位成员早早赶到13106办公室,他们中有的是记者团老成员,有的还只在试用阶段;有的是吃完饭匆忙赶过来,更多的是刚下课还顾不上吃饭。会议中,施晴蓓具体介绍了比赛要求,好在记者团成员每天都在校园里活跃着,大大小小的校园新闻尽在掌握,所要做的就是挑选和编排。有人提议用“运动会”做主题,有的提议选用“综合展演季”,成员们各抒己见,最后一致决定要做出学院特色。选好文章后,海报摄影组的陈轶群同学负责排版,跟团长和副团长李骏杰等一直忙到晚上7点,完成草图。11月21日中午,团长将设计好的报头、业务报告以及导读文章上传到指定网站。
历时两周 辛勤付出 佳绩回馈
此次比赛共有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等17所高校的19支学生记者团队报名参与,我院记者团是唯一的一支高职院校队伍。11月21日至30日是PK阶段,各团队激烈角逐,进行网上人气投票及实战考核。11月30日上午,钱报向各参赛队伍同时发送短信,要求学生记者团派人第一时间赶到国家公务员考试现场进行采访。辛勤的付出,总会得到应有的回报。12月5日,各类奖项浮出水面。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相结合,我院记者团不负众望,赢得三项大奖: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记者团获得 “最具团队合作奖”;施晴蓓撰写的人物通讯《“中国小姐”的距离有多远》获“最鲜活校园新闻奖”专家评审第二名,对这篇文章,评委们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此稿件能够从几个关键词体现奥运小姐的风采,采访了不少生动细节。作者用了匠心,文笔优美,区别于通常学校写好人好事的人物稿。”在这次大赛最后增设的实战奖——“现场新闻采写奖”,也被施晴蓓、陈一兵同学收入囊中。
尘埃落定 收获的不仅是荣誉
在各奖项未揭晓之前,团长施晴蓓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也代表了全体成员的心声:“快乐和感动发自内心,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记者团每个人一起惊心动魄,学院各个协会社团支持鼓励,各参赛队之间互相支持学习。我们在这些队伍中有些特殊,我们需要被肯定,于是就有这么多人给予了我们肯定。没有奖项又何妨,我们已收获了这么多。”在参与这次大赛的过程中,记者团全体成员为了同一个目标迎接挑战、做出努力,度过了一段紧张而有激情的时间。捧回奖的那一刻,大家明白了“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的道理,也更深切体会到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一直以来,我院学生记者团活跃在院内外大大小小的活动中,他们的身影已经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次比赛,我院记者团在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荣誉的同时也让他们热爱新闻事业的心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