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催梅开,思凡下山落艺院。 剧本解读之一:导演 与林兆华、牟森并列的“先锋三巨头”之一的孟京辉,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央实验话剧院导演。1992年创立“穿帮剧团”,编导话剧《思凡》。《思凡》又名《思凡双下山》,是根据明朝无名氏传本《思凡双下山》和意大利薄加丘《十日谈》有关章节改编。1993年由中央实验话剧院出演《思凡》,参加 除北京孟京辉艺术工作室派来的副导演赵晓苏与本学院戏剧系教师赵鑫然的“双赵” 组合一起负责该剧的排练和台词指导工作外,孟导也会在工作之余来到我院,为同学们授课。演员们说:“孟京辉是一个非常具有亲和力的一位话剧导演,他教的东西让我们受益匪浅,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他本人非常兴奋”,“副导演赵晓苏非常随和,在排练之余,和我们一样都很会玩很会闹,但他排练的时候非常认真、严谨,对创作要求很高”,“赵鑫然是一个对学生非常负责 剧本解读之二:演员 从2006级影视表演班和2007级影视直升班的46个同学,到后来经过孟京辉导演亲自筛选和一个月的工作坊后留下在舞台上正式参演的10位演员;从1个月的表演工作坊,大量解放天性的即兴表演练习,激活创作逻辑,到后来仅仅1个月的时间进行剧本解读,并将游戏和剧情进行粘贴,用最合理的创作模式把剧展现出来。直到正式演出的那天下午,导演还在对一些细节作最后的调整。舞台背后辛酸的付出和汗水,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知道。来自07级影视直升班的杨书琦说:“第一次接触到孟导的先锋戏剧感觉很新鲜,以前从来都没有想到表演可以这样,学到很多东西,说真的,自己非常幸运。但确实感觉社会上的竞争很残酷,因为各方面的因素集合在一起不能再呆在这个剧组,感觉挺遗憾。” 剧本解读之三:故事 三声钟响拉开了演出序幕,十位演员统一穿着白色上衣,土黄色的裤子,在聚光灯下盘腿打坐在舞台中央由石头堆成的圆圈里:小尼姑色空在仙桃庵内度日如年不忍寂寞,她思恋凡间生活逃下山来。路遇从碧桃寺逃下山的小和尚本无,两人一见倾心,最后众人在以上渐渐强劲的吟唱和情感风暴中,向观众席撒出大把大把的佛经——纯净而纷乱。继而摆好造型如雕塑,齐唱南无阿弥陀佛之歌,沐浴在这幸福庄严的天籁之声中……两个青年皮奴乔和阿德廉诺借故在老实人的家里过夜,半夜里皮奴乔偷偷下床去和他心爱的姑娘——主人的女儿尼可罗沙幽会,主妇又错把阿德廉诺当成自己的丈夫……险些闹出事来;马夫冒充国王溜进了王后卧房,国王发觉此事不动声色,当夜把那马夫侦察出来并剪去他一把头发,不料马夫把别人的头发也同样都剪了……小尼姑和小和尚在寺庙里相见,最后喜结良缘。 这是《思凡》的故事梗概,分为四段,其中“双下山”的故事被分为两段,作为全剧的头尾。故事可以概括,而那种全新的、颠覆性的叙述方式、解构传统戏剧的单一的叙述空间,那些无处不在的幽默却难以言表,它让剧场里始终充满观众的欢声笑语,台下每一个角落充斥的花香与掌声印证这一切:狂放的想像、率真的激情,洋溢着创作者根源于那种对当代生活的无限幽默及对青春的陶醉与自嘲,那种生命活力与青春的想像力如潮水般扑面而来,让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获得了全新的艺术体验。 演出结束后,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徐坚说:“大家的演出都非常投入,相信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会更加丰富同学们方方面面的演艺知识。”院长何志云对《思凡》给予高度评价:“通过你们的艺术创作,让我们度过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晚上。排这个戏也把同学们的技能都提升起来了,而且普通话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 剧本解读之四:凝聚 演出虽然只有1个小时20分钟,但从雷动的掌声中不难得知:《思凡》中的每一句台词、每一段故事、每一处场景、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瞬表情都能给观众留下印象……演员们说:“在排练的过程中,最辛苦的除了导演 据了解,《思凡》并不仅仅是一出话剧,更是综合教学实践的一个平台:影视技术系、文管系、美术系的老师和同学积极参与配合:幕布、灯光、音效、化妆等等一系列的东西。因为一出话剧的完美呈现,靠的是所有人的努力和配合。 剧本的结尾 时隔16年,那些幽默和嬉戏,智慧与活力仍然四处飞扬,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而褪色,它让喜欢孟京辉话剧的朋友们,再次感受到了它蓬勃的艺术生命力。 






